在中国的足球版图上,新疆这一片广袤的土地正悄然崛起,孕育出一批批年轻的足球人才。随着“石榴花开 青春绽放”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的落幕,新疆喀什的阿依夏·阿布都热依木成为了众多关注的焦点。作为一名15岁的球员,她不仅是家乡球队的绝对主力,更承载着母亲未竟的足球梦想。
在这场比赛中,阿依夏以其灵活的带球和快速的突破,展现了新疆青少年球员的潜力。她的眼神中透着坚定, "从没想过,在自己家门口参与全国大赛,为家乡争荣誉!"这句话不仅是她的心声,更是无数新疆女孩对足球的热爱与执着。在新疆,像阿依夏这样的女孩不在少数,足球已经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。
阿图什市被誉为“百年足球之乡”,这里的孩子们从小就被足球环绕。80多岁的买买提热依木·苏皮常常坐在村里的足球场,看着孩子们在场上挥洒汗水。他说:“在我们这儿,娃娃会走路就会踢球!”这种对足球的热爱,正是新疆足球文化的根基。
随着足球文化的不断深入,新疆的青训体系也在不断完善。喀什市第三十六中学的“儿子娃娃”足球队正是其中的一个成功案例。总教练买买提江·马哈木提回忆, "2012年,我拆掉自家葡萄架,在操场上搭起简易的球门,‘儿子娃娃’校园足球队就这样诞生了。"如今,经过多年的发展,队员人数已从最初的28人增至160余人,甚至向中超梯队输送了多名球员。
这种青训模式的成功,得益于学校推行的“1+1+1”足球课模式。每周1节足球常规课、每天1节校队训练课和每周1节足球社团课,系统性培养后备力量,使得青少年球员在技术、战术、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。阿依夏的成功正是这种培养模式的缩影。
不仅如此,新疆各地的足球特色学校也在不断增加,至今已创建了上千所,占中小学总数的20%以上。这些学校积极开展足球专项课程,并组建了2387支校队,注册青少年球员达4.16万人,形成了良好的足球氛围。
在昌吉,地方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。通过“援受混编”模式,山西孝义与昌吉组成“晋昌女足”,福建与昌吉联袂“闽昌男足”,这样的跨省联动带来了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战术体系,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人才的共育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昌吉州足球队在自治区“石榴籽杯”青少年足球联赛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,男子U15组和女子U14组双双夺冠,展现了新疆青少年在全国赛事中的竞争力。政府的投入、梯队的建设和赛事的引领,形成了多方合力,助力孩子们追逐足球梦想。
展望未来,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疆籍球员在各级职业联赛中崭露头角,预计到2025年初,近350名新疆球员将在职业联赛中效力,其中男足各年龄段国家队中将有15人来自新疆。这一切都在预示着,新疆的足球之路将愈发辉煌。
在这片土地上,年轻的“足球雏鹰”们一次次跃起、射门,正在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。正如阿依夏所说:“我会用我的努力,让更多的人看到新疆足球的未来!”这股蓬勃的热情和坚定的梦想,正如初升的朝阳,光芒无可阻挡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